
在號稱“網球界世界杯”的戴維斯杯,意大利隊已經連續3年捧起獎杯。今年還是在隊內大哥辛納和二哥穆塞蒂缺陣的情況下,貝雷蒂尼和科博利在單打上發揮精彩,以2-0的比分戰勝了西班牙。
放在20年前,或者說10年前,你能想到意大利選手在各級巡回賽、杯賽上向冠軍發起沖擊,而曾登頂世界之巔的意大利足球男子國家隊卻會連續2屆錯過世界杯,如今又一次跌入附加賽,還要為2026年的名額拼搶一番嗎?

了解的朋友們可能知道,如今意甲經濟條件下滑,被調侃為“窮親戚”,也沒有意大利自己的“姆巴佩”“哈蘭德”,人才培養青黃不接。
相比之,歷史不那么悠久的意大利網球,正在以令人驚訝的速度培養出一眾好手。在男子網壇,意大利有九名球員世界排名前100,五名球員位列前50,包括常年爭一的頂級選手——揚尼克·辛納。
在女子網壇,保利尼在單打賽場穩居世界前列,和埃拉尼的雙打組合屢創佳績,帶領意大利隊連續兩年拿下比利簡金杯。
很明顯,如今的意大利體育界的光芒,網球場更勝綠茵場,當網球劃破空氣,精準過網,一個屬于意大利網球的黃金時代,正熠熠生輝。

球場上的意大利人
意大利首個大滿貫在1976年由阿德里亞諾·帕納塔在法網獲得,他將這項精英運動推向了大眾視野,激勵著身后越來越多的意大利選手躋身男女世界排名榜單。
近十幾年來,大滿貫賽場上有太多意大利選手留下的精彩瞬間:
2010年,也是在紅土場上,弗朗西斯卡·斯齊亞沃尼捧起了意大利女網的第一座大滿貫獎杯。
2015年的美網半決賽,羅伯塔·文奇終結了小威沖擊年度全滿貫的夢想,法拉盛公園上演意大利德比,最終是同胞對手弗拉維婭·佩內塔更勝一籌。

在“巨頭挑戰賽”的年代,曾經的意大利一哥弗格尼尼在15年美網賽場對陣納達爾上演了讓二追三的戲碼。馬爾科·切基納托在18年的法網戰勝德約科維奇闖入半決賽。
接著是排名攀升的貝雷蒂尼,他在2021年成為首個打入溫網決賽的意大利人,也是首位完成大滿貫男單全八強的90后球員。
最近兩年,賽場上飄揚的意大利國旗越來越多了。
最矚目的辛納在兩年內斬獲14個單打冠軍,包括4個大滿貫冠軍、2個ATP年終冠軍。
保利尼撐起了意大利女子網球的一片天,她在24年連續打入法網和溫網的決賽;和薩拉·埃拉尼搭檔贏得了奧運會雙打金牌、法網冠軍等多個雙打冠軍。

在混雙賽場,埃拉尼和瓦瓦索里的搭檔成為首對贏得美網混雙冠軍的意大利組合,在今年的法網聯手斬獲第二個大滿貫冠軍,并在美網更新的賽制下成功衛冕。
單打雙打,全面突破;男女世界杯,接連問鼎。在網球這個出了名燒錢又難出頭的項目中,意大利網球的梯隊建設可謂根基扎實,發展健康。

意大利的網球粉絲
正如一個李娜、一個鄭欽文可以給中國網球提供超級賦能,意大利球員們的出眾表現也讓網球在意大利本土的受歡迎程度節節攀升。
2020年到2024年期間,意大利網球協會的注冊人數就增加了825,795人。
網球的熱情席卷了整個亞平寧半島。

誰能不喜歡勝利者呢?
就像中國乒乓球運動員們能永遠包攬微博熱搜一樣,辛納自然也是頭版常客。
意大利資深記者烏巴爾多·斯卡納加塔在接受CNN體育采訪時談到,他從未見過網球這項運動像現在這樣受歡迎。
“以前《米蘭體育報》的頭版從來沒有網球報道過,現在無論辛納做什么,網球每天都會出現在所有報紙上?!彼f道。

《米蘭體育報》網站
當前,足球依舊占據意大利體育屆的主流,排名第二的網球,在大流量面前可以說并不遜色。
今年的ATP年終總決賽是意大利電視史上收視最高的網球比賽,辛卡大戰一共吸引了700萬觀眾,收視份額為36.6%。
超過了2023年都靈年總辛納對陣德約科維奇的比賽,當時有670萬觀眾收看。

決賽結束后較晚些的黃金時段,意大利國家電視臺Rai Uno直播了意大利對陣挪威的世界杯預選賽,一共吸引了750萬觀眾,收視份額為34%。
雖然總觀眾相差不少,但是市場收視份額證明辛納vs阿卡在搶占觀眾注意力這塊并不遜于踢世預賽的國家隊,后者還有黃金時段和電視臺預熱的加持。
更何況對于意大利人來說,辛納在都靈伊納爾皮網球場的勝利,一定比國家隊在圣西羅主場被北歐勁旅灌4個球更令人精神舒暢。

意大利的超級偶像
辛納的明星效應,為網球運動在意大利的推廣注入了毋庸置疑的巨大拉力。
在意大利,他是一位前所未有、積極向上的榜樣,他不僅能在世界最高水準的對決中獲勝,也展現了國家體育英雄的人格魅力。
在意大利,他的光環沒有因為去年的禁藥門有任何貶損,當他在羅馬大師賽解禁復出時,在主場受到了觀眾山呼海嘯的歡迎。

在意大利,辛納就像一個鄰家男孩,禮貌謙遜,沉穩冷靜,簡直是意大利父母眼中的完美榜樣。在他的帶動下,青少年網球學校的報名人數迎來了大幅增長。
辛納成功了,越來越多的意大利網球運動員成功了,網球的收視率成功了,羅馬和都靈的票房成功了,這意味著,意大利網球的未來也許會更加成功。

意大利的網協改革
我們不禁發問,在意大利網球的崛起中,意大利網球聯合會(FITP)做對了什么呢?
曾幾何時,意大利網協也和許多采用自上而下管理模式的網球協會一樣,這種模式對項目的損害往往大于促進。
在“3C原則”——教練(Coaches)、賽事(Competition)與場地(Courts)的指導下,意大利網球協會開始了數十年的體制內改革。終于使得這項運動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FITP現任主席安吉洛·比納吉
第一,支持私人教練團隊。這可以說是意大利網球改革中最為關鍵的一環。
FITP認為第一步必須停止將球員與教練割裂開來,同時不再從地方俱樂部中 “挑選尖子生” 單獨培養。
辛納、貝雷蒂尼、索內戈、穆塞蒂都不是意大利網球聯合會培養出來的,而是在私人團隊的幫助下開始嶄露頭角。
隨著改革的推進,網協開始向私人執教的球員及團隊提供財政資助、高質量的指導。因此,無論球員身處何地,無論由誰執教,他們都能獲得最好的資源。

第二,培養優質教練。最快的方式自然是請外援??死赘瘛W沙納西曾是德約科維奇教練團隊的成員,自2016年以來一直擔任意大利網球協會的顧問。
通過研討會,他幫助意大利本土教練提高戰術和球員訓練,輔導如何運用數據分析為每位球員量身定制訓練計劃。
奧沙納西在采訪中提及:“我的理念是讓這些意大利年輕孩子參與到比賽中來,教練能夠很容易地看出這些球員的優勢和劣勢。這樣就可以對這些球員進行更有針對性的指導,而不是千篇一律的方法?!?/blockquote>網協想盡辦法為教練提供全方位支持,包括教練培訓資料、研討會、數據分析工具使用權,以及理療師和體能教練資源對接。得益于FITP推出的OKR行動計劃,如今意大利教練在各類教練認證培訓課程中的參與人數位居世界前列。
第三、賽事資源向青少年傾斜。意大利網協為有意承辦職業賽事的俱樂部提供資金支持,這是真正的把錢花在刀刃上。
意大利有青少年錦標賽、未來賽,還有大量的挑戰賽,這些賽事能給年輕選手提供機會。
歐洲網球協會2022 年的一份報告指出,意大利舉辦了148項國際賽事,占整個歐洲大陸賽事總數的8%,僅次于西班牙。
發達的網球賽事網絡一方面能讓意大利球員在本土就有比賽打,而不是花很多錢到世界各地參賽。
另一方面,賽事組織者也會向年輕的本土球員發放外卡,這讓他們積累經驗的同時,也有機會收獲積分,而更多的排名積分又能幫助球員獲得參加更高級別賽事的資格。
這種培養模式下優秀選手的涌現是必然,更重要的是,本土網球運動的繁榮也能促進選手們良性競爭,辛納、穆塞蒂、科博利、達爾德里這些00后球員從青少年時期就開始相互較量,不斷成長。
第四、場地的增加。賽事資源的增加需要匹配的硬件條件。2010 年,意大利網球聯合會啟動了一項“快速場地項目”,最終使硬地球場的數量增加了四倍。
誰說意大利人更偏愛紅土,看著辛納在室內硬地場里所向披靡,背后自然離不開當年的鋪墊。
第五、布局傳媒領域。在“3C”的條件不斷完善后,意大利網協更進一步,推出了專業網球電視頻道SuperTennis——所有意大利家庭都可以免費收看。
該頻道不僅轉播頂級賽事,還會播放ATP、WTA 、ITF的低級別賽事,甚至部分青少年賽事。
這樣一來,排名從500位到前10位的選手都能獲得曝光機會。由此帶來的正向循環清晰可見:網球運動關注度的提升,激發了青少年及其家庭的參與熱情;而大眾關注度的增長,又吸引了更多贊助商加入。
媒體傳播與運動發展相輔相成,共同將意大利網球推向了更廣闊的未來。
讓我們再回到那個問題:意大利網球協會做對了什么?
最重要的一點是協會完成了角色轉型:從過去居高臨下的“管理者”,轉變為協同各方的“服務者”與“整合者”。
他們尊重球員的個性化發展,賦能教練團隊,支持地方俱樂部,同時大力完善場地設施與賽事體系,并借助媒體力量擴大網球運動的影響力。
一個良性循環的“意大利模式”逐漸形成,助力將這塊土地塑造為一個網球的“造星工廠”。
三個“C”理念的提出看似簡單,但將其轉化為可持續的成功,需要的卻是持之以恒的系統性實踐與全體系的共同投入。事實已經證明,意大利網球的崛起絕非偶然,其以“支持而非指令、合作而非割裂”為核心的體系性經驗,尤其值得發展中的中國網球深入借鑒。
本站所有直播信號均由用戶收集或從搜索引擎搜索整理獲得,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我們自身不提供任何直播信號和視頻內容,如有侵犯您的權益請通知我們,我們會第一時間處理。
Copyright ? 2021-2024 360直播. All Rights Reserved. 陜ICP備18010618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