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時間11月1日,在開拓者隊對陣掘金隊的比賽中,中國小將楊瀚森遭遇了NBA生涯首次完整的DNP(未獲出場),無緣與偶像約基奇同場競技。從被寄予厚望的首輪16順位新秀,到如今在激烈的隊內競爭中暫時掉隊,楊瀚森的未來之路該如何前行?
表現有落差
楊瀚森如今的遭遇,其實并不罕見。賽前,開拓者官方宣布從發展聯盟召回傷愈復出的羅威,臨時主帥斯普利特明確表示他可以出戰。第一節中段,羅威便以替補中鋒身份登場,而這個時間段,正是此前5場比賽中楊瀚森慣常的出場節點。羅威回歸后,憑借其更勝一籌的經驗和能力,在輪換次序上頂掉楊瀚森,從球隊競技角度而言,是再正常不過的選擇。

問題的核心在于,外界過高的預期與現實之間產生了巨大落差。楊瀚森的選秀順位、簽約合同(四年2139萬美元,前兩年全額保障)以及球隊為此買斷狀元秀中鋒艾頓的操作,都讓球迷對其即戰力產生了不切實際的幻想。然而在NBA這個競爭激烈的聯盟,在開拓者隊這樣一個節奏值高居聯盟第一、強調速度與撕咬防守的球隊中,一個新秀、特別是移動速度存在短板的傳統中鋒,想要立刻獲得穩定出場時間,本就困難重重。
再看看其他同級新秀的處境,太陽隊的首輪10號秀馬魯阿奇僅出戰兩場,場均8.5分鐘;公牛隊的首輪12號秀埃桑格甚至還未獲得任何出場機會。爵士隊的5號秀貝利、馬刺隊的14號秀布萊恩特,其數據表現也難言出色。相比之下,楊瀚森賽季場均出場5.8分鐘,1.8分0.8個籃板0.4次蓋帽的數據,在首輪秀中雖不亮眼,但也“遠非最差”。這恰恰揭示了NBA新秀、尤其是身處強隊或戰術體系鮮明球隊的新秀所面臨的普遍困境:在試圖爭取好成績的強隊里,新人的生存空間確實是極其狹窄的。

自身有短板
斯普利特曾對楊瀚森坦言:“這是一場馬拉松,不是短短幾場系列賽。”這番話既是安撫之言,也點明了問題的關鍵:新秀的適應與成長需要時間。本賽季至今,楊瀚森在有限的出場時間內,暴露出最核心的問題在于其速度與當前開拓者隊戰術體系的不匹配。
開拓者隊場均12.2次搶斷聯盟第一,快節奏、高強度防守反擊是其重要標簽。然而,速度卻恰恰是楊瀚森最大的軟肋之一。在攻防兩端,他都顯得有些游離于體系之外:進攻端難以跟上球隊的轉換速度,機會創造有限;防守端則因橫移偏慢,屢屢成為對手針對的“軍訓”對象。加上出場時間碎片化,難以找到比賽節奏,導致其投籃命中率僅為22.2%,場上正負值也不理想。

前中國男籃國手孫悅點評楊瀚森的表現時表示:“這個位置不是給的,而是搶的……你也必須想辦法去搶,因為就這一碗飯,你吃了別人就吃不了了?!盢BA的競爭法則就是如此殘酷。目前,開拓者內線的輪換次序已明確為克林根(首發)、羅威(主要替補)、里斯,楊瀚森已滑落至第四中鋒。在羅威復出后,楊瀚森從輪換角度看已難獲出場時間,大概率將被下放至發展聯盟。
沉下心練級
面對困境,楊瀚森該何去何從?首先,心態的調整至關重要,斯普利特就反復強調楊瀚森要有“耐心”。開拓者隊用首輪簽選擇楊瀚森,是基于長期的投資與培養計劃,短暫的DNP并不代表放棄他。目前楊瀚森自己心態還不錯,表示要“跟著大哥們打好每一場比賽,做之前不要想太多”,展現出了積極的一面,他這份心態能夠保持多久值得關注。

其次,若短期內無法在NBA獲得穩定出場時間,那么下放發展聯盟鍛煉幾乎是必然且最優的選擇。這并非失敗或貶低,而是許多NBA球星成長過程中的必經之路。發展聯盟的比賽強度雖低于NBA,但遠高于CBA,能夠為楊瀚森提供急需的、大量的實戰機會,可以幫助他在實戰中提升對抗、熟悉戰術跑位、改善防守習慣。此外,在相對寬松的環境下,他可以獲得更多上場時間和更多球權,找回比賽感覺。
回顧楊瀚森在NBA夏季聯賽場均24.5分鐘得到10.8分5.3個籃板3.8次助攻2.3次蓋帽的表現,證明了他有能力在次一級聯賽中發揮突出作用。關鍵在于,他是否在心理上做好了“打怪升級”的準備,將發展聯盟視為磨礪的舞臺而非冷宮。

楊瀚森的NBA開局,是一次預期的降溫,也是一次現實的教育。正所謂,功夫在48分鐘之外。他唯有更奮起、更努力,利用一切機會提升自己,才能逆勢起飛,真正在NBA站穩腳跟。
原標題:《NBA常規賽開局表現未達預期,楊瀚森該何去何從?》
欄目編輯:華心怡
來源:作者:新民晚報 李元春
本站所有直播信號均由用戶收集或從搜索引擎搜索整理獲得,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我們自身不提供任何直播信號和視頻內容,如有侵犯您的權益請通知我們,我們會第一時間處理。
Copyright ? 2021-2024 360直播. All Rights Reserved. 陜ICP備18010618號-3